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蘭語:,波蘭語發音:[ˈmarja skwɔˈdɔfska kʲiˈri];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原名瑪麗亞·薩洛梅婭·斯克沃多夫斯卡(,[ˈmarja salɔˈmɛa skwɔˈdɔfska]),通称瑪麗亞(Maria,法語:,法语发音:[maʁi])或瑪麗亞博士(Dr. Maria),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获得两次诺贝尔奖(获得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第一人,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二種不同科學诺贝尔奖的女性(另一位獲得此殊榮的是诺贝尔化学奖与和平奖的男性双得主莱纳斯·鲍林)。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成为第一位凭自身成就入葬先贤祠的女性。
瑪麗亞·薩洛梅婭·斯克沃多夫斯卡 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Maria Salomea Skłodowska/Marie Skłodowska-Curie
瑪麗亞·薩洛梅婭·斯克沃多夫斯卡,約攝於1900年
- 出生
- 玛丽亚·萨洛梅娅·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alomea Skłodowska
- 1867年11月7日
- 俄罗斯帝国波兰王国华沙[1]
- 逝世
- 1934年7月4日(66歲)法國帕西
- 死因
- 再生不良性贫血
- 公民权
-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波兰领地)
- 波蘭第二共和國(后继)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婚)
- 母校
- 法國巴黎大学
- 法國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
- 知名于
- 放射性
- 钋
- 镭
- 配偶
- 皮埃尔·居里(1895年结婚—1906年夫逝)
- 儿女
-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 艾芙·居里
- 奖项
- 诺贝尔物理学奖(1903年)
- 戴维奖章(1903)
- 马泰乌奇奖章(1904)
- 艾略特·克雷松奖章(1909)
- 阿尔伯特奖章(1910)
- 诺贝尔化学奖(1911年)
- 威拉德·吉布斯奖(1921)
- 科学生涯
- 研究领域
- 物理学
- 化学
- 研究领域
- 机构
- 巴黎大学
-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 居里研究所(前镭研究所)
- 国立医学科学院
- 国际智力合作委员会
- 签名
瑪麗亞生于当时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波兰会议王国的华沙,即现在波兰的首都。她在华沙地下移动大学读书,并开始接受真正的科学训练。她在华沙生活至24岁,1891年追随姊姊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她在巴黎取得学位,并在毕业后留在巴黎从事科学研究。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貝克勒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瑪麗亞博士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放射性的英文是她造的词[2],她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釙(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肿瘤。她在巴黎和华沙各创办了一座居里研究所,这两个研究所至今仍是重要的医学研究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创办了第一批战地放射中心。
瑪麗亞在法國時,法國大革命隔年即規定:「任何公民都不能冠上與其出生證明紀載不符的姓或名」,雖然她沒有「換夫姓」,但她仍使用雙姓,除了冠夫姓之外仍保留她的波蘭原姓斯克沃多夫斯卡。雖然玛丽·居里是法國公民,人身在異國,但也从未忘记她的祖国波兰。她教女兒波蘭文,多次帶她們去波蘭[3]。她以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她所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釙[lower-alpha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時期,瑪麗·居里利用她本人发明的流動式X光機協助外科醫生。1934年病逝於法國上薩瓦省療養院,享年66岁。
生平
影响
波兰卢布林居里夫人大学的雕像
居里夫妇在科学和社会方面的工作,对塑造20世纪和21世纪的世界有重大贡献[63]。康奈尔大学教授莱斯利·皮尔斯·威廉斯指出:
居里夫妇的工作是划时代的。镭的放射性如此显著,我们不能忽视它。这一现象似乎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这使物理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物理学的这一基础。在实验层面,镭的发现给卢瑟福等人探测原子结构提供放射源。卢瑟福利用α辐射做的散射实验,首次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在医学上,镭的放射性为成功制伏癌症提供了可能的方法。[28]
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助于推翻物理和化学的旧有概念,而且给社会带来同样深刻的影响。无论在祖国还是异乡,为了科研,她都必须克服社会给女性强加的重重阻碍。这一方面也被弗朗索瓦丝·吉鲁的《玛丽· 居里:她的一生》(Marie Curie: A Life)强调为居里夫人起到了女权主义先驱的作用[6]。
居里夫人的诚实正直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为人熟知[19][63]。1893年,有人曾捐给她一小笔钱,以资助她的学业,1897年她刚刚自己赚钱,能维持生活,便立即将其如数奉还[4][21]。她将第一个诺贝尔奖的奖金中的一大部分给了朋友、家人、学生和科研助手[6]。她还曾做出人意料的决定,刻意不为镭分离法申请专利,不给科研设置阻碍[64]。她坚持把各类奖金全数捐献给所属的科研机构,自己却分文不取[63];她和丈夫更是时常谢绝奖项和奖章[19]。据报道,爱因斯坦曾评论道,居里夫人大概是世上唯一不为名利腐蚀的人[6]。
榮譽與紀念
居裡夫婦在巴黎先賢祠中的陵墓
身為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女性科學家之一,瑪麗·居里成為科學界中的偶像式人物,為世界所緬懷和紀念,甚至是在流行文化領域[65]。《新科學家》雜誌2009年的一項民意調查中,瑪麗·居里被評為“最鼓舞人心的女性科學家”,支持率(25.1%)近乎排名第二的羅莎琳·富蘭克林(14.2%)的兩倍[66][67]。
法國和波蘭宣佈2011年為“瑪麗·居里年”,聯合國將2011年定為“國際化學年[68]”。圣迭戈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雅各畫廊,佈置一座紀念“居里夫人”的藝術裝置[69]。11月7日,谷歌推出紀念其誕辰的紀念塗鴉[70]。12月10日,紐約科學院慶祝瑪麗·居里獲得第二個諾貝爾,瑞典瑪德琳公主出席典禮[71]。
瑪麗·居里不僅是首位諾貝爾獎女性得主,首位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還是唯一一位獲得兩個領域諾貝爾獎的女性和獲得多個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項的人[72]。她獲得的獎項包括:
- 諾貝爾物理學獎(1903年)[19]
- 大衛獎章(1903年,與丈夫皮埃爾共同獲獎)[51][73]
- 馬泰烏奇獎章(1904年,與丈夫皮埃爾共同獲獎)[73]
- 艾略特·克瑞森獎(1909年)[74]
- 阿克頓獎(1909年)[75]
- 諾貝爾化學獎(1911年)[6]
蘇聯郵票(1987年)
- 美國哲學會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1921年)[76]
1995年,她成為首位憑藉自身成就埋葬于先賢祠的女性[54]。她和丈夫的名字被命名為放射性活度的單位——居里(符號Ci)(但當時的委員會沒有明確是紀念居里夫婦中的某個人還是他們兩個人)[77]。原子序數96的元素被命名為鋦(curium)[78],三種放射性礦物質也因居裡夫婦得名:矽鎂鈾礦(sklodowskite)、板鉛鈾礦(Curite)和矽銅鈾礦(Cuprosklodowskite)[79]。她在世界各地的大學獲得無數榮譽學位[49]。歐盟的瑪麗·居里行動計畫獎學金計畫就以她的名字命名,旨在資助希望出國進修的青年科學家[80]。她獲得她的祖國波蘭多所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如利沃夫理工學院(1912年)、波茲南大學(1922年)、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1924年)和華沙理工大學(1926年)[68]。
世界各地的許多地點以她的名字命名[79]:2007年,巴黎一地鐵站以居里夫婦命名[79];波蘭一座反應堆被命名為瑪麗核反應爐[81];小行星7000以居里命名[79]。荷蘭皇家航空公司一架麥克唐納-道格拉斯MD-11(註冊代碼為PH-KCC)客機以她的名字命名以紀念她[82]。
眾多研究機構冠以她的名字。最早以她名字命名的是華沙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研究所和巴黎居里研究所。其他以居裡命名的學術機構還有盧布林瑪麗·居里大學(1944年成立)、巴黎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大學(1971年成立)和英國慈善機構瑪麗·居里癌症護理中心(1948年成立),旨在照顧絕症患者。
有兩座紀念居里夫人的博物館。1967年,位於華沙新城區伏萊塔街的瑪麗·居里故居,被改建為瑪麗·居里博物館[6]。她在巴黎的實驗室被辟為居里博物館,1992年開放至今[83]。
眾多藝術作品帶有瑪麗·居里的肖像。1935年,前波蘭總統伊格納齊·莫希奇茨基的妻子米夏琳娜·莫希齊茨卡為華沙鐳學研究所前的瑪麗·居里雕像揭幕[6]。1944年二戰期間,華沙起義中,該紀念碑被炮火損壞,雕像和底座上的彈痕直到戰後才被去除[6]。1955年,波蘭裔美國藝術家約瑟夫·馬祖爾創作了花窗玻璃作品《瑪麗·居里再生》,裝飾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波蘭教室[84]。
多種瑪麗·居里的傳記出版。1938年,她的女兒艾芙·居里出版《居里夫人傳》(Madame Curie)[68],1987年,弗朗索瓦·吉魯寫成《瑪麗·居里:她的一生》(Marie Curie: A Life)[68],2005年,芭芭拉·戈德史密斯寫成《執著的天才:瑪麗·居里的魅力世界》(Obsessive Genius: The Inner World of Marie Curie)[68],2011年,勞倫·芮德妮絲出版《放射性:居里夫婦以及他們的愛情與紛爭故事》(Radioactive: Marie and Pierre Curie, a Tale of Love and Fallout)[85]。
葛麗·嘉遜和沃爾特·皮金主演的同名電影《居里夫人》,獲得1943年美國奧斯卡獎提名[55]。1997年上映法國電影《舒茨先生的榮譽》,改編自同名戲劇,影片中瑪麗·居里由伊莎貝·雨蓓扮演[86]。
瑪麗·居里是勞倫斯·阿隆維奇戲劇《假推論》(False Assumptions)的主題,劇中三名女科學家的靈魂造訪了她的生活[87]。 瑪麗·居里的肖像出現在世界各國的紙幣、郵票及硬幣上[79],如1980年代末波蘭20000茲羅提紙幣[88],歐元取代法郎前法國的500法郎鈔票[89]。
2011年,為紀念居里夫人獲得第二個諾貝爾獎100周年,她的故居被塗上壁畫
2011年是居里夫人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100周年,為慶祝這一時刻,她的華沙故居外牆被塗上寓言式壁畫: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抱著的嬰兒,手中拿著的試管飄散出她所發現釙和鐳兩種元素。此外,華沙維斯瓦河上方的一座新橋樑,也以其名字命名為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橋。
2020年,改编自图画小说《爱的放射论》的传记片《爱的放射论》上映,由裴淳华扮演居里夫人[90]。
家族
- 長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 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 外孫女:伊蓮娜·朗之萬-約里奧 = 外孫女婿:米歇爾·朗之萬(Michel Langevin)
- 曾外孫:伊夫·朗之萬(Yves Langevin)
- 外孫:皮埃爾·約里奧
- 外孫女:伊蓮娜·朗之萬-約里奧 = 外孫女婿:米歇爾·朗之萬(Michel Langevin)
- 次女:伊芙·居禮 = 女婿:小亨利·理查森·拉布拉斯
註釋
- 波兰在18世纪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居里夫人把新元素以其祖国命名,期望能引起世界对波兰地位的关注。钋可能是第一个因政治问题而命名的化学元素。[lower-alpha 3]
- 关于居里夫人的第二个学位,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说法。塔德乌什·埃斯特赖歇在1938年的《波兰人物传略辞典》的条目里写道,多种文献里居里夫人的第二学位是数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是化学。[4]
参考文献
- . Nobelprize.org. 1934-07-04 [201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1).
- “She had given a whole new area of physics its name.” “The Genius of Marie Curie: The Woman Who Lit Up the Wor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 2013 BBC documentary).
- Barbara Goldsmith.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149 [2014-03-13]. ISBN 978-0-393-0513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6).
- Tadeusz Estreicher. . . 1938: 111.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8).
- Wojciech A. Wierzewski. . Gwiazda Polarna. 2008-06-21, 100(13): 16–17 [2012-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3月21日).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12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Miłosz, Czesław.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291. ISBN 978-0-520-04477-7.
Undoubtedly the most important novelist of the period was Bolesław Prus…
- Dan Barker. . Ulysses Press. 2011: 171 [2014-07-22]. ISBN 978-1-56975-84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0).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6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Unusually at such an early age, she became what T.H. Huxley had just invented a word for: agnostic.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24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23–23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 L. Pearce Williams. . . Danbury, Connecticut: Grolier, Inc. 1986: 331.
- les Actus DN. .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61–63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Tadeusz Estreicher. . . 1938: 112.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8).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2).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63–64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64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64–65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65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2000-08-09 [201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 L. Pearce Williams. . . Danbury, Connecticut: Grolier, Inc. 1986: 331–332.
- L. Pearce Williams. . . Danbury, Connecticut: Grolier, Inc. 1986: 332.
- “Marie Sklodowska Curie”,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 2nd ed., vol. 4, Detroit, Gale, 2004, pp. 339–41. Gale Virtual Reference Library. Web. 3 June 2013.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8).
- Susan Quinn. . Da Capo Press. 1996: 176, 203 [2014-07-22]. ISBN 978-0-201-8879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3).
- Mould, R. F. (PDF). The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1998, 71(852): 1229–54 [2008-07-31]. PMID 1031899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年9月9日).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2).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8).
-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906-04-20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6).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 Tadeusz Estreicher. . . 1938: 113.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8).
- Barbara Goldsmith.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170–71 [2014-03-13]. ISBN 978-0-393-0513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6).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44, 90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Barbara Goldsmith.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165–76 [2014-03-13]. ISBN 978-0-393-0513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6).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2).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9).
- Wiesław Śladkowski. . Wydawnictwo Lubelskie. 1980: 274 [2014-07-22]. ISBN 83-222-014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Ann M. Lewicki. . Radiolog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2002, 223 (2): 299–303 [2011-11-07]. PMID 11997527. doi:10.1148/radiol.2232011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 Julie Des Jardins. . Smithsonian Magazine. October 2011 [201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8).
- Naomi Pasachoff.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93 [2014-07-22]. ISBN 978-0-19-50921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 Zbigniew Zwoliński. . Uniwersytet im. Adama Mickiewicza w Poznaniu. [201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1日).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8).
-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11-01-05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7).
- . New York Times. 1995-04-21 [201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2).
- Norman E. Holden. .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2004 [2014-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9). 参数
|journal=
与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
或|website=
) (帮助) - .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8).
- Carl Rollyson. . iUniverse. 2004: x [2014-07-22]. ISBN 978-0-595-3405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9).
- James Shipman; Jerry D. Wilson; Aaron Todd. . Cengage Learning. 2012: 263 [2014-07-22]. ISBN 978-1-133-1040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 Philipp Blom. . . Basic Books. 2008: 76. ISBN 978-0-465-01116-2.
The glowing tubes looked like faint, fairy lights.
- Denise Grady (6 October 1998), A Glow in the Dark, and a Lesson in Scientific Per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纽约时报
- Bill Bryson. . Random House Digital, Inc. 2012: 74 [2014-07-22]. ISBN 978-0-385-674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 Tadeusz Estreicher. . . 1938: 114.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265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Janice Borzendowski. .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9: 36 [2014-03-13]. ISBN 978-1-4027-531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Newscientist.com. 2009-07-02 [2011-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3).
-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9-07-02 [201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5).
Marie Curie, the Nobel Prize-winning nuclear physicist has been voted the greatest woman scientist of all time.
- . Cosmopolitanreview.com. 2011-07-03 [201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14日).
- Chute, James. . signonsandiego.com. 2011-03-05 [201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7).
- . DoodleToday.com. 2011-11-07 [201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9).
- . Sveriges Kungahus.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5).
- . Nobelprize.org. 2011-04-22 [201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 Eve Curie; Vincent Sheean. . Turtleback Books. 1999: 389 [2014-07-22]. ISBN 978-0-613-1812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Scientific Notes and News, Science, New Series, Vol. 25, No. 647. (May 24, 1907), p. 839.
- . The Franklin Institute Awards. The Franklin Institute.[201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12日).
- .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21, 60(4): xxii. JSTOR 984523.
- Paul W. Frame. . Oak Ridge Associated Universities. October–November 1996 [2008-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 . Chemistry in its element.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201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 Janice Borzendowski. .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9: 37 [2014-03-13]. ISBN 978-1-4027-531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PDF). European Commission: 5. 2012 [2012-09-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Poland. [201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3月1日).
- . Airliners.net. [2011-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 Institut Curie. . Curie.fr. 2010-12-17 [201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6日).
- . News Center, University of Buffalo. 2007-09-11 [201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 . Cosmopolitanreview.com. 2011-07-03 [201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14日).
- . Movies. New York Times. 2012-06-05 [201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 Mixing Science With Theat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Ottawa Sun, March 2013
- 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 (India). . 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 1997: 117 [2014-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 Piers Letcher. . Bradt Travel Guides. 2003: 59 [2014-07-22]. ISBN 978-1-84162-06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 Hopewell, John; Keslassy, Elsa. . Variety. 2017-05-16 [201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 Kabzińska, Krystyna. . Przemysł chemiczny (The Chemical Industry). 1998, 77: 104–107.
- Robert William Reid. .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4: 32 [2014-07-22]. ISBN 0002115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扩展阅读
非虚构类著作
- Teresa Kaczorowska. . Związek Literatów Polskich, Oddz. w Ciechanowie. 2011 [201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 Naomi Pasachoff.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14-07-22]. ISBN 978-0-19-50921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 Eve Curie. . Da Capo Press. 2001 [2014-08-08]. ISBN 978-0-306-8103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8).
- Susan Quinn. . Da Capo Press. 1996 [2014-08-08]. ISBN 978-0-201-8879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 Françoise Giroud. . Holmes & Meier. 1986 [2014-08-08]. ISBN 978-0-8419-097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translated by Lydia Davis
- Lauren Redniss. . HarperCollins. 2010 [2014-08-08]. ISBN 978-0-06-1351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 Opfell, Olga S. . Metuchen,N.J.& London: Scarecrow Press. 1978: 147–164. ISBN 0810811618.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thoughts about bokep indonesia.
Regards